 
 
  关注儿童听力保健,别让孩子“有耳难听”!
  一、进行听力筛查
  婚前一定要接受常规体检。母亲在孕期和生产过程中,一定要在正规定点医疗单位接受检查、指导、治疗。一方有听力问题或者家族中有听力障碍者,孕前双方都要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。孩子出生后一定要接受听力筛查!最好同时接受耳聋基因筛查。如果听力筛查有问题,也不要紧张,请在医生指导下接受复筛或进行听力诊断。
  二、有听力问题,要即时就医
  父母通过日常与孩子的接触,观察孩子是否有听力问题。正常情况下:
  1、刚出生的婴儿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;
  2、3~6个月就能辨别声音方向;
  3、6个月左右能听到较小的声音;
  4、6~7个月能发出“爸、妈”声音;
  5、8~9个月能发“爸爸、妈妈”;
  6、1岁能模仿学语;
  7、2岁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
  8、3~4岁能讲短小的童话故事
  如果发现孩子对声音无反应、或反应迟钝,立即就医。
  

  三、预防中耳炎
  中耳炎仍然是各地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主要病源。咽鼓管阻塞、感染是主要病因。
  1、积极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,如鼻窦炎。
  2、如果儿童有腺样体肥大、慢性扁桃体炎,经过检查可以在医师建议后接受积极治疗,如果有适应证可以实施手术治疗。
  四、药物中毒性耳聋的预防
 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。耳毒性药物主要损伤内耳,会影响到耳朵的两大重要功能:平衡与听觉。
  耳毒性药物中又以氨基苷类抗生素造成耳聋为多,常见的有:链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庆大霉素、新霉素等,其中新霉素毒性最大。由于这些抗生素无需作皮试,而且价格便宜,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应用非常普遍,尤其对于小儿患者。
  如果耳中毒以前庭为主,则以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,如走路不稳、眩晕等。若损坏以耳蜗为主,则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、耳鸣。由于小儿往往不能及时觉察听力下降,常常导致言语发育迟缓,粗心的家长经常认为“贵人语迟”而耽误了干预的最佳时机。
  五、发现孩子听力不好,怎么办
  如果发现孩子的听力不好,应及时到正规的医疗单位,进行诊断,并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。比如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,可以切除肥大或经常发炎的扁桃体和腺样体,或者由医生决定进行鼓膜置管等治疗。
  六、言语交流无可替代
  即便是孩子的听力差而药物无效,也可以通过使用助听器或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及康复训练,使孩子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开口讲话与人交流。现在科技条件下,绝大多数听障儿童通过干预康复,都可以完全融入正常的有声世界。